来源: 和平桥街道
发布时间: 2025-07-28
浏览次数:
字体: [小] [中] [大]
仲夏时节,和平桥街道百花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,一场场文明礼仪实践正以“文化溯源、实践浸润、规则护航”为经纬,编织社区文明新图景。
文化溯源承古韵 张謇家训传清风
“‘忠信不欺、戒骄奢’,这些百年前的家训,今天读来仍让人警醒!”在张謇家风展示馆,党员王阿姨抚摸《家诫》石刻的感慨,道出社区“以文化人”的实践逻辑。百花苑社区深挖张謇家风资源,社区组织党员同志开展“廉洁齐家”主题参观,将“公私分明”融入家庭建设,8户党员家庭率先订立《简约生活公约》,从“节日拒收礼品”到“家庭低碳出行”,让“清廉持家”成为家风底色;另外社区邀请居民家庭举办“家风茶话会”,老党员陈叔叔分享“三代接力帮邻居”的故事,带动整个楼道成立“睦邻互助小组”,原本因车位占用、杂物堆放产生的矛盾,在“邻里先沟通”的礼仪共识下悄然化解。
践履润心融真情 双向换位见真章
端午节的慰问活动现场,百花苑社区联合崇善义工社的“黄马甲”开展慰问活动,活动不止于送物资,更搭建起角色互换的礼仪实践场。辖区居民与社区保洁员开展“30 分钟体验”活动,年轻妈妈跟着保洁员清扫楼道后,主动在业主群发起“垃圾精准投放倡议”,原本随意丢弃的厨余垃圾,如今被分类装入专用袋,小区垃圾投放准确率大幅上升,让“尊重劳动价值”不再是口号。此外,社区保洁员吴阿姨更自发戴上“文明劝导员”袖章,用扫帚守护整洁的同时,也用微笑提醒遛狗居民牵绳。从“单向帮扶”到“双向共情”,志愿行动让保洁员的汗水被看见,居民的善意被传递,“共情互助”从节日暖流变成日常风景。
规则护航正风气 法治标尺量文明
“电梯里大声喧哗,看似小事,实则可能触犯民法典‘相邻权’!”和平桥街道司法所的宣传员用“广场舞噪音纠纷”案例,让居民直观理解“公共礼仪的法治边界”。百花苑社区趁热打铁,将民法典宣讲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:针对“高空抛物”“私占消防通道”等行为,制作“法治礼仪温馨提示”张贴在单元楼;修订《社区文明公约》,把“红白事简办”“随礼不超200元”与民法典“公序良俗”绑定,违规行为则进入“礼仪提醒清单”。居民老李感慨:“以前觉得文明是‘软要求’,现在懂了,守规则就是最基本的礼仪,法治给咱的行为立了‘文明标尺’!”从“知法”到“守法”,再到“用法守护文明”,法治让礼仪从道德倡导变为行为自觉。
从张謇家风的“文化解码”,到义工服务的“共情实践”,再到法治公约的“行为护航”,百花苑社区以三大活动为支点,让文明礼仪真正“活”在家庭餐桌、邻里唠嗑、社区漫步的日常里。当传统家训、志愿温度、法治精神相互交融,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标语,而是扎根生活的“行动自觉”——这正是基层文明实践最生动的模样。